通过这次评茶师的考核,算是系统的学习了各大茶类的审评方式方法,但如不深入产区,只能说了解个大概,略懂皮毛而于!白茶重新得到重视,时间已经不短,产量也是逐年增加,前景一遍看好。而审评方式方法好像还是套用其他茶类的操作?若按目前的国家标准,很难审评出好茶。审评以当年新茶为准,而新白茶又以鲜爽,醇厚,甘润为主要特点,以50:1,3克150ml的闷杯审评法,除非茶在本质和工艺上区别很大,不然以人的感官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,相对乌龙茶而言,做的比较好,能以22:1的比例,以盖碗2. 3. 5分钟,三泡的出汤方式,起码泡出了乌龙茶该有的特色。
随着时代进步的步伐,人们对自我健康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高,在产区,一批敢想敢做,积极向上的年轻人,更是将白茶产业做为主打产业,从而在突破传统工艺,不再受天气约束,运用科技手段,使白茶加工工艺有跨时段的飞越。在原来银针,牡丹,贡眉,寿眉的级别外,又增加了春大叶,冬大叶,老梗大叶,茶花,茶仔等。又结合节气推出了一系列以节气命名的相关等级品种。按树龄分为新砍小茶,当年茶,老树茶,老的快死的保命茶,又分有密植茶,单丛茶等。除了高山茶,低山茶外,又分野茶,抛荒茶,有机茶,田园茶等。在加工工艺上又分室内萎调,室外萎调。室内萎调有保香除湿法,空调除湿法,全自动机械法,加温干燥法,槽制法等。室外萎调有传统竹柄晒法,圆筛晒法,不锈钢丝,纤维网等晒法。堆积有自然堆积法,恒温恒湿法,闷包法,深度发酵法等。干燥有自然阳光法,炭焙法,电焙法,机械加热法等。因此,受品质,山地气场,加工工艺,干燥方式方法等影响,对于如何审评一款茶的好坏,必须要深入茶山,全面了解,结合自然以及生产工艺,多品多试,综合判断。
“茶无上品,适口为珍”,这句话很多人理解错了,只要是一款好茶等级不是很重要,好喝才算硬道理,适合就好!而有些人则受品牌,名人,大师,价位等影响,明明已经坏掉的茶,硬是逼自己适应,这就算被人带坑里,却在坑里吹牛逼的人。好茶能改善人体机能,破茶一样影响生命。因而,审评是一个严谨的过程,把茶喝透,一泡接一泡,坐杯太久有失鲜爽,再也试不出原本该有的滋味。下面运用八大审评因子,应当重点掌握的一些要点:
一 干评
1 条索
银针 高山茶,荒茶,单丛茶芽头肥壮较长,毫毛密布直顺。新砍当年小树茶,芽头肥大,色深毛少。低山茶,过度采摘茶相对短小。头采针紧实,中期针较空,后期针细长。
牡丹
除了银针的一些特征外,荒茶梗细略长,叶片略小。田园茶梗稍粗壮,略短,叶片较大。
贡 寿眉
除嫩度外,基本相同,柄凉茶直挺,而槽制因中期翻动形成弯曲,折皱,叶片受损。
2 色泽
以银针,高端牡丹为例,以上好北风天混然而成的为上品,绿梗绿叶,毫芽银白无瘕,颜色单一,带红即为次品,带黑属南风天,阴雨天或走水不畅而造成。贡眉寿由于后期气温升高,叶片可略带红张或全红褐色,带黑均属不正常范围。
3 整碎
白茶以不揉不炒为特征,干燥后叶梗平整稍萎缩,如牡丹讲的是芽叶连枝,只要复晒干燥装箱,分装过程中轻拿轻放,就能保证整体形态完整,过碎都是暴力操作或挤压造成。
4 净度
除开头头采可略带黄耳子,其他各等级按等级外不应该带有其他物质。
二 内质审评
5 香气
嗅香气这个过程应该不是重点,有些干茶表面闻起来很香,或者泡的时候香气四溢,而喝在嘴里没东西,这就是所谓的其华在表,香不入水。但经常闻还是能闻出点东西,如荒茶的荒气,银针的毫香,牡丹的韵味,贡眉寿眉所挥友的应有茶气,以及一特殊的山场花香等。主要的一些异味,如凉晒竹制品不洁所引起的霉味,炭焙的烟味,机械化生产的机油味,走水不畅的水味,堆积过熟的酸馊味等其他一些不该是茶的味道,嗅怎么样都不如喝来的实在,但要是在闻香上就发现问题,就没必要喝了!
6 汤色
清澈鲜明透亮,往往会体现一款茶的等级和工艺。等级越高,工艺越纯,汤色则越清,工艺绿的汤色浅,褐红的则深。主要由清亮-浅杏-杏色-深杏-浅黄-黄色-橙黄而构成。同样也会由出汤的快幔,闷泡时间的长短而使汤色由浅变深。如汤色混浊,则表示茶青已失鲜爽,或晒制过程淋雨等一些不正常因素造成。
7 滋味
茶是拿来喝的,滋味才是重中之重,审评前最最好别吃重口味的东西,如糖,水果,烟酒等。并且要结合日常泡茶习惯,因日积月累的饮茶习惯会产生自身的资料库,如用立柱杯,本身就会很生疏。审评一款茶的好坏,一定要将其喝透,采用浸泡法,让每一根茶都浸到,保证全部释放,这样就可以通过泡数,每一泡的茶气,滋味综合判断。比如田园茶,基本四五泡滋味就会变淡,而荒野茶则七八泡,十来泡滋味还在。下面着重介绍尝滋味的动作要领,各种滋味以及喝后的一些反应,异味整体分析等。
尝滋味基本动作要领
滋味是靠舌头味蕾来品尝的,舌的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并不相同。舌中部对滋味的鲜爽度判断最敏感,舌尖、舌根次之;舌根对苦味最敏感。在评茶时,茶汤应在口腔内来回打转,以充分发挥舌头各部位的功能。评滋味时,茶汤温度、吃的数量、辨的时间、嘴吸茶汤的速度、用力的大小及舌的姿态等等,都会影响审评滋味的结果。
① 茶汤温度最适合评茶要求的茶汤温度是45℃~55。如高于70℃就觉烫嘴,低于40℃就显得迟钝,
② 茶汤数量每次用荼匙取茶汤最好是4ml-5ml,过多会感到满嘴是汤,难于在口中打转及辨别,过少觉得嘴空,不便于辨味。
③ 尝味时间每次茶汤在嘴内的尝味时间以3秒~4秒为宜。一般需尝味2次~3次。品尝过滋味很浓的茶后,最好用温开水漱漱口再复评。
④ 吸茶汤的速度要自然,速度不能过快。
⑤ 舌的姿态把茶汤吸入嘴内后,舌尖顶住上层门齿,嘴唇微微张开,舌稍向上抬,让汤在舌的中部摊开,再慢慢吸入空气,茶汤在舌上微微滚动,连吸2次后,辨出滋味,即闭上嘴,在鼻孔中排出肺内废气,吐出茶汤。若初感有苦味的茶汤,应抬高舌位,把茶汤压入舌的基部,进一步评定苦的程度。
辛
白茶中很少出现,但偶尔会喝到由菜茶生产的茶,稍带有芥末的味道。
甘
一般好的荒野茶入口即甘,甘爽程度主要取决于氨基酸和木糖的含量,但茶的本质是苦的,浓度高时也会呈现苦感,但能回甘。
酸
走水不畅,晒制淋雨,二茶天气闷热,堆积过度等会出现闷馊酸味,成品茶干度不够,存放过程温度太高,也会令茶酸化。
苦
茶的本质是苦的,浓度越高,滋味越苦,降低浓度是甘甜的,如抛荒茶,苦能化开,会回甘,即是好苦。有些苦是茶树品种的问题,而有些苦是种植环境的问题,如烂田盐碱地,还有一些新砍小树呈现的清苦,苦拣树下会出现纯苦,再有就是深度发酵,少部分霉烂所呈现的渥堆苦。
咸
高山茶一般很少出现咸的口感,只有盐碱地或海边受海雾的影响,会出现咸的口感。
淡
指淡而无味,大量的化肥,包括有机肥,人为地过分分促进生长,降低了茶内物质含量,管理设备先进,有喷灌,长期下雨,过度萎调,槽制法,同样有损茶气,淡化滋味,挑检过度暴露,量太少等也会使滋味变淡。
涩
主要是茶多酚单宁物质因萎调太快,过早干燥所产生,转化的尴尬期,突然的天气变化,以及茶叶受潮等因素,涩会引起锁喉,舌头粗大,吞咽困难,明明是茶水却难于下咽等特症!
入口柔 一款茶气霸道,荒气,芳气共存的好茶,别看汤色清淡如水,而其内物质非常丰富,饮在嘴里糯糯的,柔柔的,如同刚上酿的米酒,简直可以用“琼浆玉液”来形容。
阳光的味道
白茶就该喝出阳光的味道,“芽茶以火作者为次,生晒者为上”纯晒的白茶不管是在后期传化,还是疗效上都比较突出,火作的为次品,机械烘干和阳光房晒的更次。
喝后口干喉干
一些为追求表面香气,使用炭焙或电焙时故意提高温度,而这些高温过的茶,在喝的过程中就会感觉越喝越渴,口腔,咽喉发干,严重的会如同上火,立马引起咽喉嘶哑年症状!
一些主要异味
茶性淫。易于染指,是指生长,生产,存放过程中容易吸收近距离接触其他类以及环境的味道,而这些香气异味,通过汤水零距离与味蕾接触,相对比闻香更直接,如一些山场的兰花香,套种栀子花的带有栀子花香,和什么荒草在一起就会带什么荒草的气息。用具不洁,特别是用前几次用竹制品的,多少都会带有。干燥途径,烧煤的有煤的气息,烧柴的有柴的气息,炭焙如操作不当,烟味就很明显。
因此,审评茶第一泡很关健,是香气是异味,第一泡最为突出,喝不喝没关系,但要试!
8 叶底
主要观察嫩度,是否鲜活透亮,泡开了更能体现茶青的本质,如头采银针,干茶看着细小,泡开后能壮大好几倍,而中后期则没有这种活性,也可通过手模茶底,以手感分辨茶的柔韧度而判断类别及工艺。
以上属于个个人以产地,生产,生活经验的大概写照,要写的内容实在,茶即然有斗就有江湖,不能像体育赛事,搞几个奥运健儿高高捧起!要全民,只有全民参予,一人计短,百人计长,留下后感!让好茶为健康保驾护航!